志愿者日志
志愿者日志(7月18日)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来自本院职工子女孙起帆同学,来自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曹佳浩、胡明、刘龙双、胡鑫斌同学,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代田田、李贝贝、贾若真同学,来自温州医学院的王相宜同学,来自暑期学生葛皓月、黄悦琪、陈韵锴、陈伊健、裘凯翔、钱亦文、陈奕舟、王野含同学,来自社会各界的胡美君、杨仁美、吴榴光、李小宁、孔繁隆、殷涵芬、王铭、王佳音、方青、毛益锋等27位志愿者参加了志愿服务。
当天,提供咨询1807人次,协助挂号1027人次,就医引导709人次,护送病人13人次,轮椅管理68人次,填信息表88人次,打印报告221人次,满意度调查12人次,应急服务1人次,疾病筛查54人次,语言服务4人次,心理辅导5人次,投诉调解7人次,其他60人次,共计服务4076人次。
志愿者语录:
代田田: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今天的志愿之旅,第一次志愿者服务想着是那么令人惶恐不安,但是当大家真正站在那个岗位的时候,便发觉没有那么困难,跟在前辈们的身后,认真地听他们解答各种问题,熟悉自助挂号机的操作,楼层的分布情况,看到前辈们应答如流,一股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却也为自己的不知所措感到羞愧,暗暗发誓要向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取经,熟知各种流程之后,为病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解答各类问题,查询所去楼层分布,在自助挂号机上挂号等等,忙碌中洋溢着魁岸了,从不懂到熟知,从不安到淡定从容,这就是大家的蜕变。
李贝贝:这是第一次去浙二医院当志愿者,从开始的惶恐不安,怕回答不上来别人提的问题,到后来渐渐地熟悉,可以准确的为他们指路,熟练的帮他们挂号,这整个过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而且每次听着他们笑着对我说,“谢谢您,幸亏有你!”就觉得很开心,很幸福,因为我正被需要着。
俞凯凯:第一天正式作为一名“广济之舟”志愿者,心情小有不淡定,因为接受过一个下午的培训,感觉比以前的志愿活动更加正式和重要。
在志愿活动中我感受到杭州话和萧山话还是挺相近的,一些中年大叔阿姨询问的时候半带普通话半带方言,每当听到对方说几句家乡的方言,我就会感到有种亲切感,然后我也采用方言回答他们的问题,我相信对方也一定觉得很亲切而且更加相信我,每次帮助一些老爷爷和老奶奶后,他们总会很高兴地对我说谢谢,记得有一次一位老爷爷道不完地谢我,我都被谢得不好意思,正是这种不好意思让我觉得我好意思站在这样的志愿者服务台前帮助需要被帮助的人。那句“主动帮助别人胜于被动”道出志愿的真谛,工作与志愿服务的不同之处,应当是志愿出于内心更有热情和毅力。所以我每当看到有患者(或其家属)站在服务台附近时候,我都会主动上前亲切地微笑:您好,我可以帮助您吗?就算对方不是来寻求帮助的,他们的微微一笑已经代表了对我的肯定。
心理学家马洛斯说过,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需求。那么怎么样去做到自我实现呢?志愿服务就是这么一种方式。我想我为什么这么热爱志愿活动,热爱微笑,其中的原因离不开被需要这三个字,患者需要帮助,也需要微笑,因此我就是被需要的,我通过帮助患者完成了自我实现,那么我最高层次的需求就被满足了,所以我就理解了为什么自己很难闭上微笑的嘴。
一同来的同学志愿活动结束后这么告诉我,以后要志愿就来医院,今天帮助了这么多人感觉真好。我想是啊,一句句谢谢,早已经使量变成了质变。大家有爱,爱在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