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钱江晚报:省内首例成人供肝 一分为二拯救两条小生命——浙大二院肝胆胰肿瘤和肝移植精准诊治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浙大二院院长王伟林(右2)在手术中。
2020年12月29日凌晨,杭城室外的温度降到了零下,但浙大二院滨江院区手术室外,玥玥和小宇(均为化名)父母的心里却涌上一股暖流。
焦急等待了七八个小时后,他们终于等到了医生带来的好消息,“移植成功!”
从傍晚奋战到凌晨,浙大二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团队用一个成年人的肝脏,完成了两台小儿肝移植手术,这也是浙江省首例成人供肝两小儿受体劈离式肝移植,两位危重的肝病患儿重获新生。
辗转多地就医无果
苦苦等待肝脏移植
13岁的小宇和10个月大的玥玥都患有严重的肝脏疾病。
小宇来自山西,表面上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其实他体内的肝脏正日益衰竭,肝功能每况愈下,辗转多地治疗无果后,慕名来到浙大二院就诊。
小宇爸爸说,他们有次无意中发现儿子的双腿有点肿,特别是脚踝部位,严重的时候小腿也水肿得利害。最终检查发现,小宇ATP7B基因突变,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
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史燕军教授先容,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而铜代谢障碍会引起肝硬化,损伤肝功能。
一开始,小宇在当地医生建议下进行低铜饮食,并结合药物排铜治疗,但效果都不理想。“肝脏移植是拯救他肝功能的唯一办法。”史燕军说。
玥玥来自四川,出生第二天,妈妈发现她皮肤发黄,并一点点加深,最后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史燕军说明说,先天性胆道闭锁会导致输送胆汁的胆管发炎、阻塞,使胆汁无法正常流通,继而回流至肝脏,引起“黄疸”及肝硬化,“这是小儿外科领域中最严重的消化外科疾病之一,也是小儿肝移植中最常见的适应症。”
男子脑死亡捐献出三大器官
肝脏一分为二拯救两个生命
去年12月28日,将近半年的等待后,供肝终于出现了!捐献者是一个42岁的中年男性,突发脑出血后抢救无效,最终脑死亡。心怀大爱的家人忍痛捐献了他的肝脏、心脏和肺,拯救生命垂危的患者。这块珍贵的肝脏被分割为两部分,80%移植给年龄更大的小宇,20%将在玥玥体内安家。
当天下午16点,玥玥的手术先开始,紧接着18点45分,小宇也被推进了手术室。术前,王伟林教授团队发现玥玥合并有先天性下腔静脉缺如以及门脉细小,这将大大增加手术的难度。但这并没有难倒这支技艺精湛的团队,他们决定在手术中采用异体血管重建门静脉的方法,保证供血充足。术前,医生们一遍遍推敲着手术方式,力求完美。
夜越来越深,气温慢慢降到一天中的最低点。29日凌晨0点30分,两台手术顺利结束。睡梦中,小宇和玥玥两个幼小的生命,悄然重获新生。
2021年1月7日,两位宝贝术后第九天。小宇已经完全恢复了生机,常常在病房里蹦蹦跳跳;玥玥恢复了正常奶量,褪去了黄疸,复查肝肾功能都在进一步恢复。两个宝贝预计将于下周出院,全新的美好生活正张开双臂,迎接他们的到来。
2019年7月10日,王伟林教授团队成功实施浙大二院首例活体捐献儿童肝移植。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儿童肝移植43例,术后一年病人存活率为100%,术后平均住院日14天,达到国际一流移植中心水平。
多学科团队协同合作
打破晚期肝癌手术禁区
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的生死赛跑,除了肝移植,还有肝胆胰肿瘤的精准诊治。王伟林教授团队协同创新,不断打破手术禁区,让晚期患者看到了希翼。
60岁的傅先生(化名)确诊肝癌晚期、局部转移,辗转多家医院,都称“手术无法切除肿瘤”。
抱着最后一丝希翼,他找到王伟林。王伟林将他收治入院,并和团队仔细研究他的病情。
肝胆胰外科常务副主任严盛教授发现,患者右肝上的巨大肿瘤,考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因为肿瘤周围血供丰富,且已经有肝门区、腹膜后淋趋承转移,贸然手术风险很大。
经过全院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医生们决定让傅先生先进行穿刺活检,并对活检的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明确他的诊断并给下一步治疗提供引导。
浙江省肝胆胰肿瘤精准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丁元说,最后报告显示,傅先生化疗与免疫靶向治疗的效果会很好。于是,第二次全院MDT后,团队最终制定了化疗联合免疫靶向的续贯治疗方案。
这一方案是王伟林教授团队提出的全新治疗方案,之前经过治疗的患者均获得了明显的疗效,通过综合的治疗,可以显著控制肿瘤的进展,甚至让肿瘤缩小,获得手术的机会。
经过四个周期的续贯治疗后,傅先生的肿瘤成功缩小了约30%,转移淋趋承基本缩小、甚至消失,达到手术指征,可以进行手术。随后,王伟林教授带领手术团队为傅先生实施了“右半肝切除术+肝门部淋趋承清扫”,手术历时4小时,成功将病灶切除,让患者脱离了危险。
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概况
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始建于1869年,与医院同岁,是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点,也是我国外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百年璀璨,名家辈出,余文光教授敢为天下先,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创中国腹部外科该领域的先河;钱礼教授编纂出版的《腹部外科学》,至今还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外科医生;欧美英法外科学院四院荣誉院士彭淑牖教授攻克“胰肠吻合口漏”的世界难题、发明了多功能手术剖解器“彭氏刮吸刀”,改写了世界外科器械史。如今的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在继承和发扬学科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与百年名院共成长。
现任学科带头人王伟林教授是浙大二院院长,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浙江省肝胆胰肿瘤精准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香港外科医学院荣誉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近年来,王伟林院长带领团队围绕肝胆胰肿瘤精准诊治、肝移植及儿童活体肝移植技术创新、新型纳米药物研发及转化、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个人完成成人及儿童肝移植手术超过千台,肝胆胰肿瘤手术累计超过5000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4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
浙大二院肝胆胰和肝移植中心在肝胆胰肿瘤综合诊治领域蜚声海内外,中心常规开展复杂肝胆胰肿瘤诊治、复杂及危重症肝胆胰疾病多学科联合(MDT)诊治、肝胆胰腹腔镜微创手术、肝胆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肝移植及儿童活体肝移植、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模式治疗、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PTCS)、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一系列肝胆胰外科常见及高难度外科手术。器官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率及肝胆胰肿瘤术后生存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生存率达到100%,领跑全国,领先世界。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金薇薇